• 多大的宝宝,就会模仿身边人的声音和行为?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家宝宝爱上了模仿。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宝宝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学了很多坏习惯。

              其实这种情况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孩子到了某一个年龄阶段时,就会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非常快速的提升,而在生活过程中也会悄悄地观察大人的行为并进行有意识地模仿,而且在模仿过程中也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力。

              其实孩子喜欢模仿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恰当处理。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加强孩子生活常识和待人接物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

              当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现?

              1、语言模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学会说话的过程,当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时,孩子的模仿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当大人说的某些话时被孩子听到时,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的去模仿表达。

              也许最初孩子只能模仿单音节,但是渐渐的就可以变成两个音节、三个音节,最后完整地说出一句话。孩子在模仿中获得了更多的语言能力,并且也会更加热衷于对外界的声音和身边人的语言进行模仿。

              2、行为模仿

              很多家长都曾经经历过被孩子模仿的阶段,在生活中,孩子会有意识地观察大人的行为,并且对大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例如孩子看到家长在购买物品的时候付钱的样子,孩子在玩耍时也会模仿付钱的动作,因为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行为是非常有趣的。

              还有一些孩子在看到妈妈化妆之后也有样学样的,对着镜子抹东西,用口红给自己画一个香肠嘴等等。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主动对周边环境进行探索的过程,孩子在进行某种行为动作时就会想到在模仿动作之前看到的行为,而且还会在模仿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变化,使其符合孩子在心里对行为结果的预期。

              3、习惯在模仿中融入想象力

              模仿敏感期里的孩子除了会对大人的行为和语言进行模仿之外,也会融入自己的一些想象力。例如,在给自己画上一个“美美的”妆之后,孩子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参加舞会的情节,然后在头脑中进行开展。也有一些孩子会在看到妈妈炒菜时,自己也假装手里挥舞着炒菜铲。其实,孩子的模仿从初衷上来讲并没有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模仿敏感期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1、让孩子不敢进行自我表达

              处于模仿敏感期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有非常强的表现欲,就是孩子希望在公开场合进行一定的表现,从而收获他人的目光和夸奖,而如果家长在这一时候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出面制止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孩子的模仿积极性,从而让孩子渐渐地不愿意通过语言和行为进行自我表达。

              2、让孩子觉得非常委屈

              处于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其实并不能了解到自己模仿的行为和语言是什么样的意思,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要通过模仿来达成某些事情,当家长因为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干扰,家长就会对孩子进行训斥,而且并不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解释,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孩子被家长训斥之后就会感到非常的委屈,因为孩子们并不能理解大人的想法和认知,这就会让孩子从心里觉得缺少安全感。

              3、增强了孩子对于不良行为的记忆

              当孩子模仿了不良行为时,很多家长会非常生气地对孩子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可以的,虽然家长的本质是希望引导孩子走出这种误区,但是孩子却会对这样的模仿下带来的家长的巨大反应有深刻的印象,有时候孩子为了看到家长的反应,也会刻意的去做这些家长不允许做的事情。

              如何应对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想要引导孩子在模仿敏感期能够从各方面得到发展,就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1、给孩子讲解更多的生活常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模仿行为更多的是能够吸引到家长的注意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内容。

              当孩子出现模仿的情况时,家长可以直接借着机会给孩子讲解正确的事情处理办法,并告知孩子的行为究竟可取还是不可取,使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家长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会在家长引导下向家长看齐。

              尤其是在生活小知识方面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的行为就可以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有乐趣,而且会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与交际能力。

              2、教孩子学会如何待人接物

              很多情况下家长都会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试图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年龄较小,强制性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孩子并不一定能够听懂。只有家长及时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更好地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而且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意识,让孩子成长为有礼貌的人。

              3、培养孩子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语言模仿是提高孩子情商和思维的重要方式,如果孩子能够借助语言模仿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畅通的交流,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模仿行为更多的时候都是有样学样,家长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的有样学样,变得更符合现实生活对于这些行为的要求。

              这样一来,孩子会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需要讲礼貌懂文明,当孩子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进行畅通交流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3~6岁的小朋友大脑正处于一个飞速发育的期间,这个期间的小朋友模仿能力是特别强的。会去模仿身边大人的行为习惯和讲话的内容。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要格外的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精品教育局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反思

                        • 上一篇: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什么特点
                          下一篇:新生儿大约在出生后多久开始出现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