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种地VS学编程?小学生面临互联网时代怎么选择

              我上学时,老师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以后当科学家,现在却在私企上三班,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学什么好根据现实而定。

              感谢邀请!学种地和学编程在如今网络时代以及未来没有冲突,因为不管什么时代,都需要知识,而且是多元化知识,而不是单一知识!

              就以种地和编程来说。如今的种地,以及未来的种地,都不是过去的牛耕人刨的时代了,而是机械化时代,甚至将来会是人坐在编好程序的设备前操作,都不用到地里去,就可以种地了。而那时,种地不懂编程行吗?而编程人若不懂种地的一切需要,而是闭门造车的话,编出的程序,设计出的机器有用吗?

              二战时期,英国科技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一种可以沾在坦克上的手投燃烧弹。而燃烧弹只能沾上干净不移动的物器。根本没考虑到战场环境的情况,投入战场后。英国士兵风趣地说:“我们投弹前应该对德国人说,嗨!德国人,把你的坦克擦干净,好让我的燃烧弹沾在的坦克上燃烧。”

              如今种地和未来种地都必须是知识多元化,比如植物学、生物学、气象学和编程等知识。而编程也一样,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

              所以说,如今也好,将来也罢,知识必须多元化,单一将必淘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历史的规律!

              只于孩子的选择,即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必须让孩子明白学以致用道理,而不是学了屠龙术,最后才发现世上根本没有龙!

              目光决定一切!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才是“铁饭碗”,而不是只能在一个地方吃饭!

              学了少儿编程,做数学题的时候会不会更厉害了?

              首先肯定地说:“会!”

              数学题考验的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逻辑能力。而编程可以说是逻辑最严密的类别。一个步骤出错,程序就会执行不下去。

              不管是不是少儿的编程,只要是程序,就必须逻辑正确。而且程序的逻辑,用的都是直接逻辑。这个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逻辑还是略有不同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孩子成绩没考好。家长最经常使用的逻辑是孩子不用功,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些孩子在日常中经常会犯的错误。这就是间接逻辑。

              而直接逻辑是什么呢?

              我们是要从试卷而来的。

              首先这个成绩没考好指的是学校排名还是分数?

              如果是排名,那么和之前的名次比,差了多少分?这些分数分布在哪些题型,错误的类别是什么?

              如果是分数。那么总共扣了多少分?哪些类型错误?是粗心,还是不会?是几何还是代数等等。

              然后从错误类型再去推理形成这些错误类型的原因。这个才是直接逻辑,很有可能通过直接逻辑得出的结论是孩子那天心情不好。和直接的预判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围棋界的“阿尔法狗”,就是把对手很多种可能全部罗列出来,每种可能又产生多种后续。然后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算力把每种可能的应对方式都列出来。不会因为对手简单的一步棋就判定他会走什么流派。这个就是直接逻辑不会犯的错误。

              所以总结而言,孩子学习编程,对于数学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不会,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除非孩子本身有兴趣,不然都是智商税。

              先说结论:少儿编程不是智商税,少儿编程培训是!

              某个朋友是某少儿编程培训创始人之一,最近经常和我分析少儿编程的市场需求。

              主要是通过各种问题对我进行灵魂拷问,最终让我承认自己不行的同时承认我能力不足、时间不够、耐心不行、效果不好。

              他的拷问逻辑大概如下图一

              是不是觉得无力反驳,并且想马上报名。

              五年前K12教育中最热门的是类别是「创客」。

              三年前STEM进入家长的视野,两年前此概念调整为STEAM。

              现在全新的类别叫「少儿编程」。

              实际上这类的培训机构的出发点都是一个,以父母一知半解的「科技感」来制造焦虑。

              这几年流行的STEAM,其实是一个缩写,用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 the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概念。

              但是针对这些内容,真的需要家长来帮孩子决定必须学哪一个吗?

              对于工程和技术,对应的是将理念变成现实的能力,里面涉及「主题式学习」、「项目式研究」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确实是目前学校教育所缺乏的,但起初的创客和STEM/STEAM,核心内容是——「做手工」。

              但STEAM强调的三点内核:探究式学习(Inquiry)、对话(Dialogue)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至少目前没有在任何的培训机构发现。

              所有的培训机构课堂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依然是对学习的创造有所期待,最终以某些极其类似的成品来满足家长对于资金投入必须有成果的需求,探究、对话和批判性思维在其中,又有多少体现呢?

              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培训,也是类似的套路。

              机构一提到少儿编程,下一步就是指向机器人,具体的软件掌握多少尚不清楚,硬件的钱肯定是首先支付了,还有额外的培训费用,然后孩子可能就可以玩得很开心了,当然,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无可厚非。

              退一万步讲,我们如何来判断教育成果的好坏。

              一是孩子喜不喜欢,二是看孩子做出来的东西。

              听上去确实很合理,但是很遗憾,这两样都跟编程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家长以为孩子做出来满地跑的小车,嗷嗷叫的恐龙就说明孩子学会编程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其实孩子能做出来什么东西,完全取决于这个机构买了何种教学套装。

              请记住一点,创造价值的是那些开发教育产品的工程师,而不是在机构里面学习的这些孩子。

              存不存在认真教授编程的机构,老张不敢一竿子打死,但是,老张觉得至少目前少儿编程这个市场上,认真教编程的肯定做不过认真搞营销的,认真搞营销的肯定做不过资本驱动到处布点的。

              其实不仅仅是少儿编程行业,任何行业,包括老张所在的行业也是一样(心疼自己三十秒)。

              说回重点,家长让孩子去接受这一类的培训,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竞争力,相比较而言,不如利用那部分时间和金钱,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首先,编程是一个不需要童子功的领域,学习的时间早晚区别不大,通常情况下,高中开始接触就足够了。编程思维本质上就是理性思维,并不太需要从小熏陶。

              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秉承理性思维,比学习少儿编程,更有助于培养小孩的理性思维。

              第二,在数理知识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编程。现在所谓的少儿编程,无非是指挥小乌龟散散步,拖积木搭个自己都不爱玩的简易小游戏,俄罗斯方块就算是比较高难度的了。

              回头真用得着编程的时候,还是需要从头学,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

              第二个原因,孩子是确实喜欢,那么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决。

              实际上,少儿编程启蒙有非常多的免费资源。

              5岁开始玩scratch junior,6岁正式进入scratch,9岁告别猫咪转向python,这是英国科普名社DK为孩子们设置的编程之路。

              scratch只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孩子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创造出他想要的故事、游戏和动画。

              在现实中,孩子一样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游戏和动画,积木块般的scratch更像是帮助孩子拥有了在网络世界中去创造的工具和方法——并且,它还是无限制的构建工具集!

              我不太相信一个在现实里逻辑混乱、叙事有问题、缺乏想象力的孩子,能通过scratch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因为任何令人惊叹的编程作品背后,一定是这个孩子原本在现实里就拥有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锻炼孩子的上述能力,参与少儿编程的课程也许有帮助,但绝非仅来自这类课程的帮助。

              少儿编程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孩子提前熟悉编程和算法的思维及工具,能让孩子在早期的及时反馈中对其产生兴趣,并以此为学习更多的动力。就好比,如果孩子想创造一个关于鳄鱼的动画,不仅要会编程,更要了解鳄鱼,了解如何怎样去讲好一个故事。

              我不排斥少儿编程,但我排斥某些少儿编程机构通过「本末倒置」和「打击家长」的宣传方式来制造焦虑。

              总的来说:

              让孩子学习编程和算法的思维及工具,谈不上什么智商税;

              让孩子将少儿编程作为一门兴趣玩一玩、看一看,也谈不上智商税。

              但是,如果家长认为「编程」是每个孩子现阶段就必须掌握的技能,并在机构的明示暗示下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必须交钱给专业机构来教,我觉得这就是智商税。

              最后,请大家举一反三,任何培训都适用,简单而言,一瓶水2元不是智商税,同样的一瓶水20元,就是智商税。

              身为父母,只有「打破思维的墙」,不要只看未来的可能是啥,多看看眼前的底线是啥,才能不陷入营销的焦虑。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感受主动退缩型幼儿十二生肖的故事

                        • 上一篇:笨鸟先飞是指什么生肖
                          下一篇:冥想有什么用,怎么才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