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我的看法。
自己之前也从事过一段编程的工作,对于进来一直炒的火热的少儿编程,我持的是中立态度,或者说它是一柄双刃剑。
好的一面学习没有什么可与不可的绝对态度,而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它的实际意义。
编程中需要的是一定的逻辑思想,这也确实是它的魅力所在。对于我而言,学习编程和工作的过程中,一面需要我的逻辑能力,一面又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说到少儿编程的目的与意义,我想它绝不是拘泥在培养编程人才这样实际的目标,作为发展中的少年,他们借由编程,更多的应该是是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培养对编程的兴趣,体验那种程序执行无bug的成功。
如果是从这一出发点去思考,我觉得学学也无妨,培养培养兴趣,接触接触实际应用,确实有一定的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的担忧我一直认为盲目的跟风学习是一种对孩子十分不利的做法。
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这也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明明对音乐有兴趣有天赋,却又天天坐在画室里一遍遍的画着素描,可想而知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而同时,在不讨论编程课程设计的前提下,一味的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相对复杂的编程,又是否会让孩子产生对编程的厌恶与抵触?
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所以如何选择,还是要因人而异。
希望能帮助到你。
十岁儿童学编程,那学的应该是如今被炒得火热的“少儿编程”了。老记的孩子上学期也报名学过一期,但这学期不准备继续报了。
在给孩子选兴趣班的时候,家长恨不能把所有兴趣班都给孩子报上。这其中有爱子心切,想把最好的学习机会都给孩子;也有茫然无措,不知道孩子究竟适合哪种特长。
然而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报那么多兴趣班,孩子吃不消,家长也受累,钱财方面还跟着破费。因此,我们不得不舍去很多选择。有些选择,是乍一看就会放弃的,比如男孩学古筝;有些选择,是毫不犹豫就要学的,比如写字;而有些选择,你不试一试,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比如像这个火到不行的“少儿编程”。
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记,在头一次听说“少儿编程”的时候,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么小的孩子学编程?他看得懂代码?耐得下性子?编程语言操作之枯燥,理解之费力,就算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是有毕业的要求,估计都没多少人(学霸除外)愿意去上。老记至今还记得当年JAVA老师改试卷时候的样子——想想都是泪,此处按下不表。
然而,在“少儿编程”一拨又一拨地宣传“轰炸”之下,老记有点犹豫了:说不定孩子喜欢呢?说不定孩子有编程天赋呢?说不定“少儿编程”有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呢?
终于,在孩子上小学之后,老记实在忍不住了,给他报了个班。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据孩子自己说,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么用键盘、鼠标(此前都是在手机、PAD屏幕上操作)。
至于他所学的编程内容,还真是和老记以为的不一样:
不是在DOS界面下输入代码,而是一种可视化编程。大概就是将编程语言模块化,然后通过鼠标选定所需执行的指令,拖拽到一起组合即可——简单了说,就是用鼠标拖拽一个个模块,在一定规则下摆放到一起,然后生成命令,完成任务编辑。更简单的说,这类似一种“电子积木”,在规则下“搭积木”即可。老记这么描述,丝毫没有贬低“少儿编程”的意思。虽然操作上类似“搭积木”,但是它的原理、思路,都是标准的编程模式:在A情况下,执行B任务,若遇到C,就重复执行一遍……
老记之所以这学期不再给孩子报编程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老记搞清楚了培训方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同时找到了一款类似的编程软件“Scratch Desktop”(前一张图片就是该软件的截图),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二个是老记所在城市的“少儿编程”从收费上看,性价比不高:30多个孩子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每节课的费用,比钢琴一对一的私教课还要高出一截。老记认为价格太虚。
老记对孩子学“少儿编程”的建议是:可以学一学,但不要有太高期望。它可以给孩子一种编程模式的思维,但能不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很难说了,也没法考量。
如果和其他兴趣班有冲突,或者只能选其一的话,老记的推荐(就常规兴趣班而言)是:硬笔书法>运动类>艺术类(画画、软笔书法等)>音乐类(钢琴、古筝等)>奥数>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