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不憨不傻五年级了,就是不知道学习,有什

              今年正好接到一个非常落后的一个五年级班级,学生大部分有厌学思想,部分孩子看见老师会有抵触情绪,甚至一个孩子挨着老师会发抖、冒汗。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并未发现学生有智力方面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我做了四件事:

              一、同学生玩。我下课也不回办公室,就在教室跟学生谈天,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学生喜欢就行,而且总不经意叫害怕老师的学生挨着我,随便问他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逐渐,师生关系开始改善。

              二、引导思想。跟学生多谈谈未来,让他们思考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学生对未来有了思考、有了目标,注意力开始转向学习。

              三、制定条规,逐渐增加学生管理程度。让学生怎么做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比如作业,以前一个字不写的孩子我就引导他抄别人的作业,这样他就没有理由不做。先愿做,再能做,最后才会做,循序渐进。比如迟到的,给他一段时间,第一个星期不能超过三次,第二个星期不能超过一次,逐渐严格化。管理的逐渐加强让学生有了一个过渡期,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四、老师说话算数,树立威信。我鼓励学生把字写好,跟学生约好到哪个程度就去家访,到家里表扬他,当学生达到了,我马上实现,不拖沓。给学生说好哪些错误不能犯,否则要受到何种惩罚。没有事先说过从不惩罚学生,批评学生要让学生简短说出改正意见,比如不到河边玩,生命最重要、看题要认真等等。这样,学生逐渐会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做。

              见过一个月,班风大变,学习风气好转,学习成绩开始上升。

              希望能对家长和同行们有一点参考价值。

              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家长出问题了,孩子应该缺少陪伴,缺少示范效应。可以多陪伴孩子,问他关心的问题,引导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比如阅读,查资料,可以电脑,不建议手机。多跑读书馆,多买孩子喜欢的课外书,每天陪孩子阅读,让孩子给你讲书里的故事,给孩子制造问题,让他寻找解决办法,还可以邀请孩子的老师来家访“胁迫”诱导,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学习“气氛”诱导,……只要想,办法多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如何教育?

              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必须具备如下品质:

              (1)对现实具有有效的直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

              (5)注意基本的哲学的和道德的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能经常保持兴趣,能分辨工作的历程和结果,对两者都能欣赏。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愁。

              现在人们的交流中经常提到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家长们往往还只是关心子女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而不去想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理智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和其他人具有高效率的、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满足感或者是能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三者都要具备。

              下面来谈一下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

              第一:正确的自我观念。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都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有着正确的自我观念,这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对学习和学校生活才能适应,才能努力的发展自己,主动的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表现出自恃清高,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如果做不好,就责怪环境或是把过失推给别人,他可能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命运都不在乎,可能自残,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坦然的面对学习生活,这当然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

              第二:满意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孩子对自己包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相当满意,他们总是乐于学习,热爱生活,他们的聪明才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没有心理障碍,其智慧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盲目的认为自己长的丑、不聪明、羞愧或者嫌弃自己命不好,没考入一所好的学校,以致把学习和生活看成是负担,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总是乐于助人,乐于和别人交往。在与别人相处时,他们肯定的态度多于否定的态度,对于自己所属于的机体都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是乐于做出个人牺牲去谋取集体的利益。相反,与集体格格不入,没有伙伴,不愿意和别人来往;或者不想用诚恳、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不会容忍别人的短处或过失而和别人吵闹,不尊重别人;或者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轻易的怨恨,敌视他人,总认为别人是靠不住的;或者是认为别人是可以欺负的,并以此为乐,这些也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孩子基本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它为中心把需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人生观和信念作为人格的核心,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个人具体的需要、愿望等,则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改变,总是与其人生观和信念相一致,并受其制约的。如果不是这样,欲望背弃了信念,私欲和良心相互冲突,行动和思想互相矛盾,主体的自觉意识统一不了这一切,就会导致人格分裂。所谓人格分裂就是一个人兼有两重或多重相互对立的人格特点,随着个人心境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交互出现,分别表现出片面的人格,这样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这样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阵子慷慨大方,一阵子又吝啬小气;一会带待人温厚,一会儿又冷酷无情,而过后却又悔恨自责。

              第五: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人生,他们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别人的幸福发生冲突,就放弃或者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私欲,不惜采取反社会的态度,不顾社会道德规范与法治约束,妄取强求,那就不是心理健康状态,就会走向犯罪,成为违法者。

              以上几项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家长们引导孩子改善心理状况,增进心理健康的目标。当然,并不是除了这五项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心理健康与否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包括智能、情感、行为、性格等多方面。心理健康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青少年阶段一般是指12到18岁之间的群体,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他是从孩子过度到成为有完全行为能力的青年人的前提条件。主要变化有两个特点:一、,生理特点: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好奇,焦虑与美妙共存。一个是体态上的变化,女生主要表现在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男生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嗓音低沉等。另一个是性功能成熟的变化,女生月经出潮,男生首次遗精,生殖系统趋于成熟。他们会出现这个阶段较为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及躯体表现。

              建议:家长适当留心孩子的生理动向,适当进行侧面观察和正向引导,陪伴孩子度过这个时期。比如:在聊天时坦然且隐晦的讲一些关于这个阶段的特征,然后以过来人的经验交流怎么更好的应对处理,大度又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二个就是认知的发展;情绪特点,我们说青春期的烦恼。注重个人形象了,要面子和地位,与父母产生分歧,体会孤独感和压抑感强烈。第二逆反期的的主要特征就是反抗心理他们要求自主、平等、不想再被教育在被养育,这时父母的角色还没转变过来,还把他们当做孩子,那么必然导致与孩子的关系走向边缘。这个阶段也会出现一些社会性问题,比如网游、吸烟、酗酒等。

              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精神分裂及自杀的情况,原因很多,主要是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学校压力、欠缺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这个阶段孩子的青春发育期心理特征产生了激烈碰撞导致。父母家庭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要维护一个完整的正能力家庭很重要,父母以身斯教。用陪伴、尊重、引导来爱孩子。注意观察孩子动向,筑成无形的围栏,让他们自由的奔跑却没有离开家人的保护。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封皮点儿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 上一篇:气功推拿的几种常用手法?
                          下一篇:有什么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