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想象力曲线变化

              孩子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且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1、 早期的想象是一种自由联想。这时,想象是由于外界刺激而直接引起的,一般没有主题,也没有预定目的。在3岁左右,孩子在绘画以前,不知道究竟要画什么,只能在画的过程中,一边想一边画,画完后看它象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所画内容不能重复画出来,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事先是没有明确目的,而是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在绘画时,经常中途改主意。听故事时,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听,这说明他的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只是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 学龄前期,有意想象开始发展。5-6岁的孩子,虽然无意想象仍占主导,但有意想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他们想象的内容更加丰富,想象的过程也更具目的性和独立性。这时,孩子已经能把一天的活动连贯地表达出来,也可以以自己为主角,编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3、 早期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这个时期,孩子常会夸大一些事物的局部特征或情节,或者是他的印象中特别深刻的部分。如,他画人时,总是把头画得很大,身体非常小。
              4、 早期想象容易与现实相混,孩子还不能清楚地划分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之间的界限,有时他会把想象当做现实,并且加以肯定。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吹牛,这个说,我家的电视特别大,那个就会说,我家的电视更大,比黑板还大。这不是说谎行为,而是孩子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行为,我们应帮助他从混淆中分清想象与现实。
              5、早期想象以复制和模仿为主。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过家家时,常常学着各自父母的言行举止来表现。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总而言之,早期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向有意想象过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展他的有意性,设计有目的的生动形象、活泼新颖的游戏方式,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的兴趣,以发展他的想象力。

              孩子越大越没有想象力怎么办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父母、老师以及社会都有责任。在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看重:知识、传统、聚合思维、继承、共性等,而对诸如:想象、创新、辐射思维、个性等则是看得很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孩子往往人云亦云,尽管他们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是,他们的头脑里装的只是知识,只是别人的思想,唯独缺少了自己的思想,缺少了自己的想象力。尽管没有了科举制度,但是,上千年的影响依然还在。这种功利思想依然在很多父母、很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这些父母和老师眼中,只有好好学习,只有认真学习课本上的东西,考个好成绩,读个好大学,这才是正路,整天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就是浪费时间。这种“功利”与“短视”的观念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观念对了,行动自然就对了”,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教育行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应该成为父母、老师与社会的共同教育理念;“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必须成为父母、老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心声。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保护和培养孩子想象力更是不容忽视的。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作为父母,应当注意鼓励、欣赏孩子们的想象与创意,并且时常为孩子们创造机会,给孩子以时间和空间,解放孩子的书包,解放孩子的思想,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们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孩子们保留一块想象力的土壤!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社会心理武汉大学侧重点

                        • 上一篇:怎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和想象力
                          下一篇:儿童想象心理发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