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提出了认知(智力)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个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年龄层约为0-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当某一物体从他们眼前消失时,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不会认为它消失了,然而刚出生的婴儿会这样认为)。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们只会对父母的逗弄作出被动反应,即使用感知运动手段反应外界刺激,和自然界一些低等生物一样。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产生探索的欲望,产生主动感,由不随意的被动反应转变为随意的主动反应。
细化研究数据表明,6-7月大的婴儿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他们害怕陌生人,拒绝与母亲分开。
不过父母们也不必因此感到烦恼,这是婴儿的发展规律,是形成亲密关系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为前运算阶段,开始于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符号去指代某样物品。例如,上了幼儿园和学前班之后,儿童学会使用小棒去代替数字,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列竖式等基本数学技巧。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无法理解抽象概念,家长和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或实物来进行教学和指导。
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以及自我中心和泛灵论。
以泛灵论为例,儿童自己是有生命、有意识地,他就会认为身边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例如认为花草树木都有痛觉。对于这一点,随着儿童认识的增加,自然能够知道人类与世间万物的区别。
第三个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为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基本上都在读小学,在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
不过,由于其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的阶段,因此无法将这种能力运用于抽象问题的解决。
对此,可以将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老师可以通过应用题来促进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而父母则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使用抽象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寓教于乐,总之,纯粹的书本教学只会阻碍孩子思维的成熟。
此外,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达到守恒,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儿童思维达到成熟的标志。
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儿童面前摆放两个容量相同的玻璃杯,一个是普通的杯子,另一个杯子较长、较细,先往普通杯子里注满水,然后将其倒进另一个玻璃杯,接着问儿童:两个杯子里的水哪个更多亦或是一样多
大部分儿童都回答细长杯子里的水更多,只有8岁左右的儿童回答一样多。自此,皮亚杰认为8岁是儿童获得“守恒”概念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他们思维发展的成熟。
第四个阶段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称为形式运算阶段,约为11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形式去解决抽象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好进入中学,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与老师的教学密不可分。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便是青少年的思维依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形象性,这要求老师和家长不可操之过急,教育应该循序渐进,避免断层式的教育
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因素首先是遗传因素;其次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再者是家庭环境因素;另外是学前儿童所接触到的信息;还有就是学前儿童参加的一些活动。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一、遗传因素
首先是遗传因素,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如果自身的父母足够优秀的情况下,那么从概率学的角度讲这个孩子大概率也是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所以在学习方面或者生活方面总是能够领先不少的其他孩子。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
其次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最好的启蒙老师,由于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的成长告诉孩子在学习方面或者生活方面应该怎么样做,从而使得学前儿童的大脑神经建立更多的连接,那么会变得更加聪明活泼。
三、家庭环境因素
再者是家庭环境因素,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对于孩子而言如果父母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并且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那么孩子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下可以达到更好更快地成长。
四、学前儿童所接触到的信息
另外是学前儿童所接触到的信息,学前儿童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源足够丰富,并且很多都是自身所能理解同时还是正能量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成长进程。
五、学前儿童参加的一些活动
还有就是学前儿童参加的一些活动,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参加的活动如果是具有纪念价值并且可以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孩子大脑的思维模式得到进一步地填充和强化,从而使得孩子更加睿智。
家长对于学前儿童应该做到的培养:
应该给其提供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并且在生活中主动引导孩子的行为和思想,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让孩子逐渐地成长,切忌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儿童,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